多维度追踪楼市新变化新特点·政策“组合拳”有
发布时间:2025-11-17 09:47
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 多维度追踪楼市新变化新特点·政策“组合拳”有效充分激活楼市活力 2025年11月17日 07:42 来源: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:近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1月至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相关数据。数据显示,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,待售面积连续8个月减少,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面积下滑持续。近日记者在北京、上海、武汉等地进行采访发现,虽然楼市仍在发生变化,但2025年一系列房地产调控和优化政策的效果已经显现。e 仍然显示。尽管是工作日,但在北京丰台一处新房项目售楼处,大厅里坐着不少顾客询问购房或办理手续。许多沙盘建筑出售标签。据销售经理介绍,以往,10月份之后,市场通常会进入平静期。但到了2025年情况就不一样了,客户买房意愿相当高,周末接待的客户数量甚至超过了上个月。北京市丰台区房地产销售经理任晶晶表示,由于降息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,客户对客户的潜在信任度有所增加。不仅是这一项目,2025年下半年以来,北京不少新开商品房项目入市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热销。根据得到的数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记者获悉,1-10月,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成交总额同比仅下降1.9%,总体保持稳定,没有出现明显萎缩。与此同时,不少大中城市成交活跃。深圳、武汉、厦门、沉阳、南昌、南宁、贵阳、昆明等城市一二手房交易总量逐年增加。上海某房产中介经纪人吴洪文表示,他们2025年的看房量较2024年1月至10月环比增长近50%。业内人士表示,虽然总体楼市仍在变化,但2025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效果仍在显现。房价跌幅继续收窄。前10个月,自2024年10月以来,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降幅已连续13个月收窄。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房地产研究院院长于晓芬表示,这反映出市场信心有所恢复,市场逐渐从盲目下跌转向理性扩张,主要表现是政策不再单纯刺激规模扩张,而是致力于高质量发展,将引导市场回归住宅本质。二手房正逐渐成为市场交易的主力军。住建部知情人发现,2025年前10个月,新建、二手房交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。特别是随着住房开发进入存量期,二手房替代新房的作用越来越大。直播最新动态住建部数据显示,2025年1月至10月,全国新建、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下降1.9%。还应该考虑到,2024年10月,房地产市场很少会出现“银十”超过“金九”的情况,2024年的成交量基数会更高。专家表示,在这种情况下,总成交量同比小幅下降,表明当前市场总需求总体稳定。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静表示,2025年房屋交易总量较2024年将保持稳定。这也反映出,因地制宜、因地制宜采取的各种止跌稳市促销措施正在逐步发挥积极的、最终的作用。工信部最新数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显示,1-10月,全国网上住房交易面积同比增长4.7%,二手房占总交易量的45%。尤其是部分城市的二手房市场表现更为亮眼。上海、深圳、重庆、南京、常州、东莞等十几个城市,网上二手房交易面积同比增长超过10%。于晓芬表示,目前,二手市场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。一是住房需求特别是改善性需求持续释放。各地还出台了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限额、购房补贴等政策。市场也呈现出改善需求的增长特征。于晓芬表示,二手货正逐渐成为市场交易的主力军,其根源在于供求结构的深刻变化。过去市场好,大规模开工和预售商品房,大大增加了次新房的供应。很多二手房地段好、配套设施齐全,更容易吸引有子女教育、养老需求的家庭。另外,一些二手房的议价空间很大,具有价格优势,很容易吸引很多购房者的关注。土地市场:多地加强土地精准供应。从土地市场来看,变化也很明显。 2025年以来,各地积极出击,通过精准供地或优化土地供应结构,提振企业拿地信心和积极性。近日,北京市公布第八轮土地利用情况用于商业住宅项目。 9个地块均位于市场需求突出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。与此同时,杭州的土地供应策略也以“按需供给”为特色,科学制定住宅规划形式,加强分类监管。对于商品房拆迁时间过长、现有土地过多、需求不足的地区,杭州暂停新增住房供应,确保土地供应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匹配。于晓芬介绍,杭州积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,增加市中心优质住宅用地供应,匹配购房者的区域需求。房地产企业拿地热情高涨,部分土地拍卖地价溢价率超过60%,带动土地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。她统筹城市更新和新增住房供应,加大优质住宅销售力度。西安在城市更新五个重点领域实施配套设施,增强区域吸引力;武汉积极优化土地供应结构,满足不同层次的土地需求。在刚刚推出的新一轮土地招商中,武汉土地储备中心联合东湖高新区、武昌区等共推出近百块地块,其中不少是位于黄金地段的住宅用地。随着各地不断优化土地出让条件、降低土地购买门槛、增加供应,土地市场交易活跃度持续增加。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,2025年1月至10月,全国百强房企拿地总额达7838亿人民币,同比增长26.4%,延续增长势头。其中,杭州、北京、上海、成都等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金也实现同比增长。激发楼市活力的政策“组合”的另一个变化是加大政策“组合”力度。为助力楼市止跌企稳,各地不断推出购房补贴、住房缴费活动、公积金优化等政策“组合”,激发楼市活力。目前,全国已有60多个城市出台购房补贴或“以旧换新”政策,精准支持紧张改善的住房需求。例如,广西投入财政资金1.2亿元,按照每套住房1万元、每个停车场10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;云南推出“彩云住房消费券”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最高可补贴15000元;山东济南推出“卖旧买新”补贴政策,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提供最高10万元的支持,有效满足改善需求。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静表示,不少城市的住房支持措施不仅保持了精准性,而且系统性明显增强。例如,将购房补贴与后续的家装补贴结合起来,有利于形成联动效应,也可以提振和释放内需。除了直接发放补贴外,各地还通过举办房交会等活动搭建供给平台和需求对接平台,推动市场热情恢复。深圳持续开展商品房促销“释放”和“走出去”od房节”促销,山东、济南联合举办优质住宅展销会。刚刚结束的重庆秋季房交会上,推出100余个优质商品房项目,住房面积约240万平方米,二手房12万套,出租房2200套。共接待团购客户1.4万人次, 2025年起,各地也对住房和公积金信贷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,进一步加大对居民合理消费住房的支持力度,例如,上海、深圳不再区分首套房和二套房利率;北京、杭州、青岛等城市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,包括提高贷款限额、允许公积金追回邻居等。 (编辑:单X傲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