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央视武汉10月28日讯(记者赵玲)老屋前游客众多,节假日平均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;超过80家制造商遵循“最小干预”的原则,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将其修复,使其看起来像以前一样;先安坊商圈引进华中首店79家,占首店数量的81%……在武汉汉口历史文化街区,一场历史与当下的生动对话正在上演。屋屋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(中央广播网 李辉 摄)。这座曾经见证“东方茶港”辉煌的老建筑,通过保护性复兴,不仅保留了城市的记忆,更焕发出新时代生机勃勃的商业活力和文化之美,成为“中国为何住在长江边”的鲜明典范。。 10月28日,记者来到汉口历史文化区,一睹城市更新带来的文化之美与经济活力的结合。历史的深度:开港前的城市印记。沿着黎黄陂路行走,穹顶的穹顶和古老的红砖墙静静地诉说着过去。汉口历史文化街区是武汉现代城市发展的典范,汇集了市级以上文保单位62处、现存历史建筑169处、特色场所18处。堪称“立体城市历史博物馆”。曾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。当时,中国茶叶出口量占世界茶叶市场的86%,其中约60%是从汉口出口,通过万里茶道连接到欧洲和亚洲。新屋由俄罗斯茶商巴诺夫兄弟于1910年建造,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这是当时最大的高电子当时汉口的第一栋公寓楼,是“东方芝加哥”繁荣的见证。展开全文
 八公家一角(总台央视记者赵凌摄)
2021年,八公家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房子开始修缮、修缮。 2023年,“新房保护与修复项目”荣获柏林设计奖建筑类银奖。
据介绍,巴公家墙壁的修复遵循“最小干预”的原则,最大限度地恢复了素墙原有的色彩。每块红砖都经过手工拆除、清缝、配色、做旧等彻底工序,延续历史质感。
文化问答:旧空间中的新场景
保护并不意味着秩序。复兴给历史建筑带来新的生命。巴公之家现已改造成精品酒店“巴公住宅”。 45间套房有不同的布局并保持建筑物的原貌。配套万里茶道展览馆,用科技手段再现“东方茶港”的辉煌。
“去年我第一次来武汉的时候,八公家的内部还在装修,当时我就对它很感兴趣。现在我又熟悉了一些,也受益匪浅。”来自厦门的游客韩先生在八公家门前停下来拍照。对他来说,住在这间平房里,亲身感受万历茶道的历史脉搏,是一种“百年对话”。
汉口历史文化区(中央广播网 李辉 摄)
不仅仅是单一建筑,整个景观区域正在经历“空间再生”。设计师巧妙地将老建筑改造成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:平和包装工厂里,工业风格的走廊、廊桥、圆窗成为年轻人拍摄时尚大片的背景;黎黄陂路上,手拿气球、鲜花的游客络绎不绝,选择在老平房的咖啡馆消磨时光,成为体验老汉口风情的经典方式。
“走过这些街道,就像进入了时空隧道,你不仅可以触摸到历史的厚重,还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轻松和舒适。”来自深圳的游客叶女士说。
据悉,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期间,汉口历史文化区客流量近394.5万人次,同比增长近21%,客流量创历史新高。从“边疆开放口岸”到“顶级文旅”,汉口老房子的精彩蜕变,有力回答了“中国是什么”的时代问题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