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市场监管总局介绍食品安全检查最新情况 涵盖39个主要食品类别2066项指标
2025年11月25日20:57 来源:新华网
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标题:市场监管总局介绍食品安全检查最新情况,涵盖39个主要食品类别、2066项指标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司司长孙汇川表示,11月中旬,国家市场监管系统完成食品安全抽检570.26万批次,今年检出不合格样品15.6万批次,不合格率为2.74%;完成危害监测23.44万批次,检出问题样品1.02万批次,存在危害d检出率为4.36%。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药残留超标、食品添加剂滥用、微生物污染等方面。从食品种类看,食品安全检查覆盖蔬菜、水果、畜禽肉等食用农产品以及米、面、油、食品等各类生产加工食品等39大类食品。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购买、食用的食品均纳入抽查范围。从检验项目来看,食品抽检涵盖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农药、兽药、微生物、食品添加剂等2066项指标。目前,食品安全检查覆盖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、多种业态。国家市场监管在生产过程中“只抓大不抓小”。在覆盖所有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加大对企业小型加工作坊的抽查力度;在操作过程中,“力求完整,不遗漏任何一项”。涵盖超市、便利店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各类销售实体,餐馆、中央厨房、学校食堂等各类餐饮服务经营者。还包括餐饮外卖、直播、生鲜电商、进口食品等新业态。孙汇川表示,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工作虽然全面,但目的是发现问题,而抽样检查则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准确性。一是聚焦“儿童食品”,实现婴幼儿食品企业抽查100%全覆盖;对学校供餐和食材集中采购平台进行“双周检查”,要求每两年对所有校园食堂进行全范围抽查。全国初中、小学均已实现。二是将校园食品、假冒伪劣食品、生产销售假肉制品、滥用食品、食用植物油等“问题”问题作为抽查监测重点。同时,增加历次抽检不合格率较高的食品品种和检验项目。按照检验批次,对不合格企业进行后续抽样检验。三是聚焦“不确定”工作,聚焦群众急、难、急的问题,进一步提高抽查针对性,提高精准发现风险的能力。对直播带货、生鲜电商、餐饮外卖等开展专项抽查,加大对掺假、假冒伪劣等社会高度关注问题的风险监测e.孙汇川介绍,为适应食品安全监管新形势、新问题,着力解决“检不出、不准、慢”的问题,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科技攻关,攻克公众关心的食品掺假等技术难题,制定发布了106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,可检测近千种物质,检测范围涵盖面制品、肉制品、豆制品、调味品、调味品等食品主要类别。针对食用农产品快速筛查需求,发布67种食品快速检测方法,在农贸市场、校园食堂等重点区域发挥“快速筛查”作用,提高问题检测效率。针对行业发展现状和实际监管需要,国家管理部门对行业市场监管方面,会同国家卫健委、农业农村部等部门,共发布国家标准1725项,不断完善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全链条标准体系。孙汇川表示,近年来,市场监管部门大幅加大了对不合格食品的核查和处置力度,让食品安全检查更有动力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国共检查处理不合格食品107万件,罚款没收金额约43亿元,移送公安机关1.3万余件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不合格企业批次数量呈现大幅下降趋势,2024年较2020年下降近50%,今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57.47%。
(编辑:胡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