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视角:三大主线驱动中国价值重估深刻显现
发布时间:2025-11-14 09:56
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 ■李文 在经济热风爆发和资本崩盘中,中国资产正在从全球角度进行重新评估。 “中国房价的重估将会加深。”华泰证券机构业务委员会主席梁宏在202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做出判断,表达了当前市场的总体预期。多家券商也向2026年度战略规划发出一致信号:中国资本市场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。在全球环境、技术趋势、制度变迁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,中国房地产的红利期开始了。笔者认为,目前驱动中国屁股重新评价的有3条主线ET,中国资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配置规模。首先,制度开放深化并改变全球资本配置逻辑。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化开放持续推进,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创造了良好环境。 202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的召开就是一个例子。上海证券交易所董事长邱勇在会上表示,展望“十五五”,上交所将“着力继续扩大机构开放,拓展跨境渠道和融资渠道,丰富国际产品体系,增强全球竞争力和吸引力”。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将继续深度开放。实践层面,制度创新红利将持续释放。从制度活力的释放到从“六大并购”到跨境投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展,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正在重构全球资本的配置逻辑。这些制度安排的系统实施,不仅增强了国际投资者淘汰中国市场的信心,也推动了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配置从被动流入转向主动扩张,重构了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定位。二是经济韧性打下坚实基础,市场转型转向盈利。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展现出的韧性,为房地产价值重估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。多项经济指标显示,中国经济持续复苏。市场预计2026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将保持在5%左右的合理范围。值得关注的是,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本配置中的吸引力持续上升,这充分体现在外资流入规模扩大、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、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等方面。 ‌ 在资本市场层面,市场驱动力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。多家机构近期发布的2026年市场研判显示,在经历了前期的“资产重估”后,市场将逐步进入“收入复苏”的新阶段。这一变化意味着市场趋势将是健康的、长期的、持续向上的。随着基本面改善和景气验证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,中国资产的重估将获得更坚实的支撑。三是新驱动力不断涌现,投资路径不同拉大估值差距。目前,创新、并购收购重组、“走出去”三大主力齐头并进,为中国房地产价值重估注入持续动力。创新领域,人工智能、新消费等赛道正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热点,结构性机会正在显现。比如,从泡泡玛特到蜜雪冰城,中国消费品牌正在通过IP运营、供应链优化和数字化转型,重新定义市场对“中国创新”的认知。在并购重组市场,行业整合成为提升资产质量的关键路径。上市公司通过横向并购扩大市场份额,通过纵向并购巩固产业链,通过跨境收购和采购开辟新赛道,促进资源优化配置。数据显示,“六大并购”发布以来“并购”中,沪市上市公司披露各类并购交易超过1000起,其中重大资产安排115起,同比增长138%。在企业出海方面,全球化打开了营收增长和市值提升的天花板。从工业产品到技术服务,从文创IP到供应链,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。这一趋势不仅扩大了企业收入来源,也重组了估值体系从当前的投资者角度来看,中国资产的重估已不再是期待,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;制度性红利的释放,创造了资本市场开放的新格局;经济结构转型的内生动力,与投资人的价值重估相结合;创新、并购、“走出去”交织在一起的格局将继续为这次重新评估注入热情。从长远来看,中国资产重估周期的广度和深度都将超越以往,值得全球投资者的战略布局和持续配置。 (编辑:蔡青) 中国经济网公告: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。这是作者个人观点。仅供投资者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。